绿色思潮——走向大自然 石中元《了解环境》摘录_星空观察网

绿色思潮——走向大自然 石中元《了解环境》摘录

2022-05-23 17:37 来源:中国艺术品理财网

石中元著:环境保护提示丛书3本:①《了解环境》②《治理环境》③《生活环境》合计70万字、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年1月版。

2004年2月,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了《了解环境》、《治理环境》、《生活环境》,这套生态环境保护丛书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中国林学会副会长、国家人事部副部长舒惠国先生作序,并经由他推荐了当时的人大委员长等领导人阅读,得到了他们的肯定。中国环境报、新闻出版报、北京日报等20余家媒体正面评价,一时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当时的中央二台,为此做了绿色生活专题片。

此套书出版已过去了18年了,中国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书中的一些数据,还有一些内容,有些陈旧过时,现今的许多新理念、新做法,待充实进去。内容需要修改、调整。近期,本书作者正在重新改写中。现将旧版三册书中之一的《了解环境》摘录一部分,与读者分享。

①<<了解环境——环境现状介绍>> 简介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社会环境情况,使我们对现实的生存环境有一个总体的整体的印象;审视了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环境过程中的成败得失,提醒人们要善待环境,不可漠视我们生存的家园,不可否认自然环境的权利。

②<<生活环境——清除日常污染>>简介

面对全球性的环境污染,我们个人却显得无能为力,但,只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地改善个人生活小环境,科学地抵御环境污染,将“绿色生活”、“科学行为”,贯穿在日常的衣食住行之中,便能增进健康、延长寿命。该册书从衣食住行,从一点一滴的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谈起,将社会可持续发展,落实到细小的平凡的事情上,使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可操作性。该书指点防病抗衰老,它给读者提供的是:一种新的预防保养之道,一种新的科学生活行为。

③<<治理环境——社会环境改善>>简介

工业文明的负面效应带来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解铃还需系铃人”,当代绿色科技能使水碧山青、祖国美丽。生态环境保护不仅仅是“投入”,更有产出与财富。通过环境的保护与建设,达到生命、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的协调融合,即生态和美的新世界。该书构筑了“绿色生态建设之路”,侧重环境行为的规范和建设,尤其是城市环境的治理、农村环境的治理、荒漠化的治理,具有现实启示意义。“生态工业与循环经济”等章节,启迪人们:生态环境保护能够致富,能够有益身心健康。

绿色思潮——走向大自然!

1.“绿色思潮”的兴起

环境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环境污染令世人忧虑不安。人们发现,现在的黄瓜不清香,现在的西红柿没味道,现在的鸡肉口感不好 ......我们的周围充斥着形形色色的化学合成物:合成纤维、合成药品、食物添加剂、果品防腐剂、合成洗涤剂、化学除草剂等等,不一而足。人们发现,某些癌症、畸形、不育症与环境污染,化学农药紧密相连。人们意识到,衡量文明生活的标准,不仅要有豪华的商业街、摩登的高楼,重要的是应有“花园式”的环境,绿树成荫的街道。富裕并不等于幸福,经济增长并不等于文明得到体现。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奢侈豪华、铺张浪费并不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崇尚简朴,顺应自然,是快乐之道。

城镇在步入现代生活的同时,也往往陷入了环境的污染之中。人们抛弃在环境中的废弃物,反过来危害人们自己;抛弃江海河流域的垃圾并未化掉,而是反过来毒害各种各样的生命,最终人类将吞进自己酿造的苦果。从我们的住处浮起的烟尘,汽车释放的尾气,并未烟消云散--反而吸入了我们的脏腑,损害身心健康。

现代生活病与全球的工业化浪潮密切相关。从1760年开始的工业革命,到1851年,美国花了90年的时间实现了城市化。1851年到1950年在欧洲和北美等发达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眼下,全球正在向城市化迈进。工业化的魔手带来了城市的喧嚣、鼎沸的人声,使渴望宁静的人们不堪忍受。但是,城市仍然不可遏制地发展,向郊区和乡村的腹地伸展它的手臂。城镇人占有了用钢筋混凝土堆积起来的建筑物,城镇人也同时成了钢筋混凝土中的囚徒。拥挤的大都市,衍生了一系列的现代生活病。如狭隘空间恐惧症、空虚冷漠孤独症,浅薄的电视文盲者,追赶时髦的浮躁者,奢侈浪费、“过一把瘾就死”的暴发户……环境污染、 生态失衡已使人们陷入了难以自拔的危机之中。“救救地球!救救人类!”的呼声,敲响了工业文明的丧钟。一种新的文明——生态文明将成为当代社会的主要文明形态。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工业发达国家频繁发生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使越来越多的人感到生活在一个缺乏安全、危机四伏的环境之中。为了唤起公众和各级决策者对环境问题的警觉,美国的环境保护主义者于1970年4月22日,在国内发起了第一个“地球日”活动。这一天,全美有2000 多万人,10000所中小学,2000所高等院校和全国的各大民间组织举行集会、游行、 演讲和其他形式的宣传活动。1970年的“地球日”活动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规模盛大的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它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如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成立,各国新的环境组织和政府机构创立。

通过“地球日”活动,使各国政府领导人在一些方面采取紧急措施:

(1)禁止能破坏地球臭氧层的氯氟烃和其它化学品的生产和使用,寻找和采用非化学替代品。( 2)采用节能的动力系统,如余热发电,开发太阳能、海能、风能等。 (3)减少农药的过度使用,采用生物、非化学方法,或“以虫治虫”来防治病虫害。(4)消除有毒的氯化合物。(5)禁止造成物种消失的活动,禁止猎杀野生动物等。

地球日活动,推动了西方绿色运动,从中发展出了许多生态组织,如英国的地球之友和生态党,法国的绿党(生态党),意大利的环境联盟和绿色群岛,比利时的生态价值党,德国的绿党整体派、绿党生态派、绿党和平派、绿党激进派,新西兰的价值党,加拿大的生态党,日本的绿党;还有欧洲的洲际绿色组织生态联盟和生态欧洲,世界性的绿色和平组织,等等。这些绿色组织从事的绿色运动,其内容多种多样,强调自己的特殊目的。如生态运动强调保护地球生物圈的安全,和平运动反对核武器、核战争和军国主义,妇女运动主张男女平等,反对歧视妇女,倡导健康运动,强调精神价值的作用。这些不同的组成部分,最终,汇合成了全球性的“绿色思潮”。

“地球日”活动与罗马俱乐部的“绿色论坛”,使绿色浪潮波及全球。《时代》杂志在1989年新年号上,发表了“地球,今年的行星”;《经济学家》发表了“使地球付出代价”一文;《管理地球》、《纽约人》专刊发表了长达 35页的“自然的末日”一文,以此来警戒人们

2. 罗马俱乐部

在意大利工业企业经理,经济学家A.佩切伊(1908-1984)的倡议下,1968年4月,来自十余个国家的专家学者约30人,汇聚在罗马猞猁科学院,讨论未来的人类困境问题,罗马俱乐部就是这次会议产生的。

罗马俱乐部是关于未来学研究的国际性民间学术团体,成立于1968年4月,总部设在意大利罗马,是一个小规模的、松散的国际组织。作为一个非正式的国际协会,罗马俱乐部的成员没有一个担任公职。这个团体也不局限于任何特定的意识形态,以超脱和客观的态度来研究困扰和威胁人类的难题。人类正面临着复杂而相互联系的各种问题,而这些问题是传统的制度和政策所不能应付的,甚至也不能把握。鉴于这一背景,罗马俱乐部的使命就是要从全球的立场出发,对“世界性的问题”,特别是“人类困境问题”提出忠告,对人类的未来行为提出建议。

罗马俱乐部的最大功绩是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倡导建立的几种全球模型和发表的11份全球问题报告。第一份报告是1970年出版的《增长的极限》,是“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困境的研究报告”,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从全球的视角,启迪人们去重新认识人与环境、人与发展、人与地球的复杂关系。以坦率的形式提出了,不是一个国家和人民,而是所有国家和人民面临的选择,从而使人们的眼界扩大到全球性的范围。

1974年,罗马俱乐部发表的第二个研究报告《人类处于转折点》,倡导新的自然伦理观和对自然的新态度。研究报告的基调是:同自然协调而不是征服。“要求有一种新的生产技术,其基础在于最低限度地使用资源,人们应当以节约和积蓄为荣,而不是以花钱和弃旧为荣。”“如果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发展一种与后代休戚与共的道德感情,并准备拿自己的利益去换取后代的利益。如果每一代人都只顾追求自己的最大享受,人类几乎就注定要灭亡。”

在《未来一百页》书中,罗马俱乐部的创始人A.佩切伊认为,当代人类面临着以下几项任务:第一,重建人类文化上的平衡,恢复全球观念,实施人道主义。人类陷入现代困境的危机,本质上是“文化的”危机。现代文明过于以人类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做任何事情都要优先考虑物质报酬和各种私利,放弃了精神、伦理、道义、美德等古老的价值观,也失去了与自然的亲密交往,从而使内心世界的缺点和身心失衡更加恶化。第二,保留重要的生态体系,保存不受人类干扰而能继续进化的原生自然的神圣领域。第三,反对盲目追求技术,反对把人类和地球的未来完全托赋给科学技术。人类作为技术的主人,有责任指导、调整和限制技术的发展。第四,提高人的素质,开发人类各方面的潜能,以驾驭和控制物质技术的狂奔。提高人的内在价值,使人们从单纯地追求物质欲望满足的状态中清醒过来,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与协调。

当然,批评他们的声音,也从来没有停止过,说他们是欧洲权力精英和美洲盎格鲁精英的联盟。指责该俱乐部发表的警告,非基于科学事实。

罗马俱乐部把全球看成是一个整体,提出了各种全球性问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全球系统观点。倡导从全球入手解决人类重大问题的思想方法。应用世界动态模型从事复杂的定量研究。这表明了人类已经从全球的角度来认识人、社会和自然的相互关系。在罗马俱乐部的影响下,美、英、日等13个发达国家也先后建立了本国的“罗马俱乐部”,开展了类似的研究活动。

2017年11月9日,罗马俱乐部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召开年会。罗马俱乐部秘书长在年度报告中,历数了中国绿发会秘书长周晋峰做的工作和贡献。罗马俱乐部正式表决,接受中国绿发会秘书长为该会会员。在”绿会之约”活动中,中国绿发会“谈有机农业,谈昆虫多样性”。绿发会携手罗马俱乐部与中国华信共商生态保护国际合作。

2018年4月3日,中国绿发会秘书长周晋峰与罗马俱乐部主席安德斯·威克曼举行电话会议。双方就共同感兴趣的绿色发展、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议题,以及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世界竹藤大会可持续发展平行论坛”等领域,进行了多有建树的讨论。绿会与罗马俱乐部多次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议题,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沟通互动。

相关链接:世界环境日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受了该建议。世界环境日的确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我们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

世界环境日是联合国促进全球环境意识、提高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并采取行动的主要媒介之一。

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每年都在6月5日的这一天开展各项活动来宣传与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6月5日选择一个成员国举行“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发表《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及表彰“全球500佳”,并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每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

3. 人类环境保护的会议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于1972年6月5日至16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举行。这是世界各国政府共同讨论当代环境问题、探讨保护全球环境战略的第一次国际会议。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 成为人类走向保护地球的第一个里程碑。

1984年5月,联合国召开的“地球的未来”会议, 提出了人类的活动必须自始至终贯穿着持续发展的思想,即“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同资源和环境的保护相协调,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

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了有183个国家、102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中国领导人出席了会议。会议通过了《里约宣言》和《二十一世纪议程》两个文件及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签署了关于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两个公约。这是联合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级别最高、人数最多的一次国际会议,是人类环境与发展史上的一次盛会。

从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一次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到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有各国政府首脑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从第一次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到第二次通过的《里约热内卢宣言》、《21世纪行动议程》和《生物多样性条约》等文件;从1970年的“地球日”活动到2000年的千年首脑会议,其间20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它标志着绿色思潮和生态环保运动在全世界已由启蒙阶段转入行动时代。绿色思潮已成为全球性的浪潮。拯救地球,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持续发展,已成为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主旋律!

为了地球的未来,人类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充满希望的新世界。2002年8月,挽救人类文明失衡的全球“高峰会议”召开了。有192个政府代表团、104位国家领导、1.7万名代表,出席了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在2002年9月4日晚举行的地球首脑会议闭幕式上,通过了两份重要文件:《执行计划》和作为宣言的《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承诺》,“深深地感到,迫切需要创造一个更加光明、充满希望的新世界”。 中国国务院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会议,宣告了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决心。

相关链接:回眸中国环境

1949年以前,漫长的战乱使中国局部的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但也由于战乱,全国范围的工业没有得到发展,从全国范围来看,环境所受影响较小,加之环境底子较好,尚未出现人为导致的严重的环境公害事件。

1958年的大跃进,使环境第一次遭受大面积破坏。植被的丢失、低效重污染工业的纷纷上马和违背自然规律的填湖造田、毁林开荒等,使得许多地区事实上出现了与世界八大公害一样严重的环境问题。

1973年,全国第一次环境会议召开,从那时起,环境保护逐渐成为国家政府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贫困的人们首先要吃饭,环境保护对百姓们似乎是遥远的事情。

1978年后,出现了经济建设高潮,20年经济快速增长的代价是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环境遭受了一次缓慢但全面持续的破坏:在20世纪,世界十大空气污染城市有一半在中国(太原、北京、沈阳、上海、兰州),国家开始进行城市环境定量考核达标工作;重点治理三江(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巢湖、太湖、滇池)、两控(酸雨控制区和煤烟控制区)、一海(渤海)的环境污染;大规模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及长江中上游封山育林工程。这些环保举措要到21世纪中叶,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后,才可能使环境得到根本上的好转。

当代人要生存发展,同时又要给子孙后代留条出路,这种情况使得可持续发展(既能保证当代人的发展又不破坏后代人发展的能力)必然成为全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解决这样的问题,最根本之处在于生态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要强有力切入大众生活,成为社会生活的主旋律。然后,经过一个缓慢的过程,经过几十年的污染治理和控制,拥有一个基本能够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这是未来的希望所在。(摘自:石中元著、2014年版《了解环境》第十章)。

相关链接:绿色和平组织

绿色和平组织简称绿色和平,国际非政府环保组织。前身是1971年9月15日成立于加拿大“不以举手表决委员会”,1979年改为绿色和平组织,总部设荷兰阿姆斯特丹。绿色和平组织旨在寻求方法,阻止污染,保护自然生物多样性及大气层,以及追求一个无核(核武器)的世界。

宣称使命:“保护地球、环境及其各种生物的安全及持续性发展,并以行动作出积极的改变。"不论在科研或科技发明方面,提倡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解决办法,促进实现一个更为绿色,和平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绿色和平组织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部,拥有超过300万名支持者。为了保持公正性和独立性,绿色和平只接受个人与独立慈善基金的直接资助,而不接受商业机构赞助或者政府资助。

绿色和平组织曾成功游说家居建材零售商百安居,承诺在中国不销售任何可能来自非法采伐的木制品。经过多次对珠峰及黄河源地区的实地考察,公布了青藏高原冰川消融的考察结果,并呼吁只有全世界采取行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发表《黄河源之危》报告,指出气候暖化导致黄河源区生态恶化,包括水土流失、植被覆盖率降低和湖泊干涸。发布《风力12在中国》,是中国第一份对风电发展的蓝图式报告。成功推动香港特区立法会通过议案,严格监管食物中的残余农药。香港政府承诺制定农药残余标准,订立《食物安全法》并以规管蔬果为优先处理项目。通过媒体揭露大量对环境有害的“洋垃圾”从英国出口到中国,国家表示将严格控制对环境有害的“洋垃圾”的进口。经过努力,使中国是否种植转基因大米成为公众关注的问题,政府至今仍然不批准商业化种植转基因大米。

摘自:石中元著、2014年版《了解环境》第十章

星空观察网,黑夜中寻找光明。
分享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