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奇人周兴和》励志小说连载之二十 ● 内外交困搞发明
路灯发出昏黄而惺忪的光影。
周兴和疲惫地从车间出来,拖着沉重的腿爬上几级石阶,准备回到家里去。可走到家门口,他想了想,又折了回去,在车间的一条长条椅子上,他用一块试验用的废料当枕头,裹了裹衣裳,准备就在这里过夜了。
不知怎么的,最近他越来越不想回家。在车间里,他很劳累但很充实;回到家,他原本可以稍微歇息一下,但他感到难受,感到压抑,甚至有些窒息。是的,妻子先前的唠叨完全可以理解,她操心着整个家庭的油盐柴米,她担心丈夫不知天高地厚又做出赔本的买卖,更担心丈夫脑袋发昏又上当受骗,所以她发些牢骚甚至怨气原本无可厚非。何况妻子只是个没见过多少世面的家庭妇女,你不能指望她能有多高的境界和远见卓识,周兴和体谅妻子的困难,也知道她活得很累,所以他对妻子的牢骚和抱怨采取了听之任之的态度,多次原谅了她的指责和喝斥。
就这样,俩夫妇在建房建厂阶段,虽然说不上那么美满,但也就得过且过了。
但,自从刘凤琼知道周兴和想用秸秆做建材,并不惜一切代价开始他的研究实验后,他们夫妻的矛盾就开始白热化了。特别是周兴和把厂里并不多的经济收入,几乎全都投到他的发明试验里,而且在他试验经费困难时,还把家里值钱的东西拿来变卖后,刘凤琼终于忍无可忍,对周兴和彻底绝望了,她开始不顾一切阻扰起周兴和的试验和研究来!
“你这是不务正业,盲目投资!用麦草谷草做建材,这简直是异想天开!”刘凤琼这时已不想再听丈夫的什么解释了。
“异想天开?异想天开有什么不好?没有异想,那就永远不会有天开的日子。”周兴和不急不缓地回答妻子。
“你这是胡搅蛮缠!”刘凤琼对丈夫的行径太失望了,她不再和他讲道理了,“你听听人家是怎么说你的,说你是疯子、是狂人,不知天高地厚!”
“人家愿怎么说就怎么说,我干我的,又没有妨碍到谁,关他们屁事!”周兴和还想再给妻子作些解释,可妻子根本就不听他那些遥不可及、画饼充饥的宏伟设想了,她只知道眼前一家人要吃饭穿衣,要尽快还清别人的欠款,要尽快摆脱家庭的贫困。
人哪,只要一钻进牛角尖,就容易执迷不悟,难以转过身来。现在,这对夫妻都钻进了牛角尖:一个为了他事业的发展,为了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铁了心地要搞他的发明创造;一个为了家庭现实的利益,为了解决眼前的生活困难,坚决要制止他的这种无休无止的“折腾”!
公正地说,两人各有各的道理。一个局外人,你很难给他们判定谁是谁非——因为这是两个人在价值观念、认识水平、性格志趣等方面深层次的问题,在当时那种情形下,一般人是很难进行调和的。
于是,刘凤琼开始不遗余力地阻止起周兴和“不务正业、盲目投资”的行径来:为了能让周兴和从痴迷状态中清醒过来,她一次又一次藏匿周兴和的试验资料,销毁他的试验图纸,弄坏他的试验模型。甚至,在周兴和依然执迷不悟的情况下,她满肚子气没法出的时候,在周兴和接待客户、向客户介绍产品、洽谈价格的关键时刻,她或公开同周兴和大吵大闹,或向客人说些粗鲁的脏话,或暗暗希望企业倒闭,或干脆把合格的产品说成不合格或弄得不合格。
天低云黯,燕雀低廻。
无数次的试验失败,无休止的家庭扯皮,在盐亭那一两年的时间里,周兴和是弄得是焦头烂额内外交困。
让我们再来看他的研究发明。
当周兴和把全部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秸秆做建材研究时,才知道这个项目的难度远远超出他的想象。用秸秆做建材,必须使用菱镁等两种化工原料作粘合剂。在整个产品生产中,它有四大不可逾越的技术难题:反卤、结露、变形和裂纹。这四大技术难题是国家已用了30年、先后投入约25亿人民币进行研究,但都未能解决的技术顽疾。国家有关部门因此于1993年至1999年间,先后发了3个文件,禁止使用菱镁作为粘合剂。
当周兴和投入经费开始该项目研究时,得知它的技术难度后,他确实也犹豫过动摇过。但在研究过程中,他同时又发现了该材料巨大的优越性和使用潜力:当时,氯化镁产地价1顿才50元,轻烧镁出厂价1吨才120元;而这些材料的强度,比架桥用的300号专用混泥土还强1倍以上。而农作物秸秆,成本则更低廉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他设想,如果通过自己的研究,能够攻克这四大技术难题,使它成为社会亟需的合格建材产品,那它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是无可估量的!还有,正因为它是高难度的科技项目,那么它更具有研究价值——周兴和所言不谬,仅2011年9月,他的1项专利技术转让给美国一家公司,仅技术转让费就高达150万美元。
百日有光,夜晚有灯。
经过痛苦的思索,周兴和决心亲自做试验。那几年,他确实像疯了一样,忘了白天和黑夜,忘了春夏与秋冬,更忘了吃饭和换衣。无论白天晚上,他都呆在实验室里,平均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在这场马拉松似地研究中,他给自己作了个规定:每天试验5个小件,每个小件用5种不同的配方进行对比,然后对这些试验品进行破坏性的试验,对每次试验都做好文字记录。几年下来,他试验的记录资料,堆积起来竟有有两米多高!
在利用秸秆制作各种房屋装饰品的发明过程中,他遇到连自己都难以想象的困难。这期间,他因资金拮据,出差只睡车站,啃面包;这期间,他为研究发明产品常常被弄得昏乎乎的,连走路也在思考分析问题,别人喊他他听不见,有几次竟然连头撞在了墙上也不知道——难怪有人说他是疯子、是狂人、是神经出了问题。
试验、试验、再试验!然而,失败、失败、再失败!
这个过程,他就如一个精疲力竭在茫茫沙漠上的跋涉者,头上顶着的是干焦的烈日,脚下踩着的是滚烫的流沙,疲惫、饥饿、干渴,有时甚至是奄奄一息,但无论怎么向前走,似乎都永远也看不到前面的绿洲,似乎漫长的行程永远没有尽头。
“在科学的道路上,从来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在崎岖的山道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周兴和一开始做实验,就明白这个道理。在他搞发明创造艰难的过程中,有一个人的毅力和精神始终都在激励着他,那就是——爱迪生。
这个伟大的发明家,仅仅为了发明一个白炽灯,在试用了6000种材料,做了7000次试验时,仍没取得最后的成功。一次次的试验,一次次的失败,很多专家都认为发明电灯的前途黯淡,英国一些著名专家甚至讥讽爱迪生的研究“毫无意义”;一些记者也报道说:“爱迪生的理想已成泡影。”面对失败,面对人们的冷嘲热讽,爱迪生没有退却,没有灰心。他心里明白,每一次的失败,意味着又向成功走近了一步。最后,在爱迪生试用了6076种材料,做了7080次试验后,终于才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成功地发明了白炽灯泡,给人类带来了永恒的光明。
是呀,自己的失败又算得了什么呢?
夜已经很深了。然而周兴和躺在长条椅子上,仍久久不能入睡。不知怎么的,今夜里他突然强烈地想起他的老家来。他想起山上那些随风摇曳的松树和枫树,想起自己亲手建起来的老屋,想起很久不见的儿子和女儿们——是啊,干脆明天休息一天,回老家去看看吧!
“避开一切喧嚣,摒弃一切烦乱,忘却一切苦痛,丢掉一切纷繁——走,到大山里去!山中或许能给我灵感,自然之神或许能把我领进圣洁而有创造性的殿堂。喧嚣和浮躁大约只能培养出声嘶力竭的这星那星,而绝对创造不出摘取诺贝尔桂冠上宝石的这家哪家来……”
周兴和不知是在哪本书上,读到过哪位作家写的这段话,想到这里,他心情似乎平静了一些。唉,实在太疲倦了,他不由得沉沉睡去……(作者:舒德骑)